中日因貿易戰靠攏 但關係仍脆弱

國情動向

發布時間: 2018/10/24 12:02

最後更新: 2018/10/24 12:02

分享:

分享:

  • 貿戰下,中日「各取所需」,加強經濟合作
  • 安倍訪華擱置主權爭端和歷史問題,但結構性矛盾仍難解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明天將訪問中國3天,是7年以來首次有日本領導人訪華,雙方把《中日友好條約》40周年作為重拾友誼的契機,日媒報道,安倍晉三有意把兩國關係提升至「新階段」。

但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引述專家認為,中日關係表面「再次正常化」,是因為中美貿易戰。這次安倍訪華的核心,僅限於經濟合作及有限度的民間交流,兩國或會把領海主權爭議及歷史問題先放在一旁,但這些問題根深柢固,兩國關係仍然「脆弱」。

中美互徵關稅 日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

在安倍訪問行程召開前,日媒已發佈多則消息,兩國在重啟貨幣互換協議、租借大熊貓及重啟防務交流等內容達成初步共識,亦會推進首腦互訪。另外報道指中國亦有意放寬日本食品進口限制。

但多位接受BBC中文採訪的專家認為,中日關係看似好轉,原因在於美國。美國總統特朗普傾向「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政策下,兩國「各取所需」。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梁雲祥指,中美互相提高關稅,日本或可以成為部分商品的替代品,例如汽車行業,如果美國主導地位不再,日本便能更入到中國市場。而中國也能相對地減輕了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壓力。

曾經在日本京都大學讀博士的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助理教授趙雨樂表示,中國市場龐大,但中國需要日本的技術支援,兩國將來可以在貿易重大投資項目上,日本發揮資金鏈的作用,而中國則提供人力、物力的援助,加強兩國的合作。

日或在「一帶一路」參與上釋善意 換中國實質回報

他認為,這次安倍訪華,要留意到底TPP弱化版《跨太平洋伙伴全面進展協定》還是中國強調的「一帶一路」戰略,哪一樣才是「主菜」。他猜測,最大可能是日本在「一帶一路」參與上釋出善意,以換取中國的實質回報。

日本北海道大學政治系教授遠藤幹亦表示,兩國加強合作是因為美國「愈來愈不可靠」,中國需要把出口變得多元化,日本亦看凖中國爭取擴大出口市場。

不過中日在領土、領海主權爭議仍然存在。據日方數字,今年中國海警船已18次駛入尖閣諸島(中方稱釣魚島)附近爭議水域。

據報日方正尋求日中兩國海上安全合作,希望簽署海上救援協定及實現艦艇互訪等措施。但北大學者梁雲祥對此並不看好。梁雲祥指出,領海領土爭端是主權的問題,而目前雙方的合作,只能局限於「非傳統安全」事宜,要有防務軍事合作比較難。

他認為,這次安倍訪華未必有很大的突破,簽訂的協議也是經濟為主,但如果提及習近平應邀決定明年訪日,「這個意義就比較大」,雙方可能會再簽署一份政治文件,去標記兩國關係的進一步深化。

若遇危機 中日關係仍脆弱

梁雲祥認為雙方目前以經濟為合作核心,有強烈改善關係的意願,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結構性的矛盾依然存在」。「沒有危機,雙方可以發展關係,甚至表面上發展得還不錯,但如果遇到危機,東海、南海、台灣爆發危機時,中國和日本的關係仍然很脆弱。」

日本學者遠藤幹認同,目前中日關係脆弱,不是因為美國,而是兩國本身存在的問題。他說,歷史問題及領海主權爭議的問題,「永遠不會離開,只能暫時擱置一旁,尋求在其他領域深化合作」。

他指出,大部分日本人仍然對中國抱懷疑態度,但同時,特別是精英分子,不會過份負面,如果安倍能管好與中國的關係,日本人會有信心安倍不向中國作太多讓步。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